学困生转化心得
卜凡军
学困生,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,是智力正常,由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,是对学习没兴趣,基础比较差,失去学习信心,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。
在“学困生”的教育上,我们应该好好反思,我不完全赞同“没有教不会的学生”的观点,但魏书生的观点 “没有不进步的学生”,我完全赞同。
【案例】
我们班有一个叫阿强(化名)的学生,入校的基础差,通过了解知道:属于单亲家庭,母亲一个人带着他,忙于生计,平时对他的关心比较少,经常将他一个人放在家中。在初中时,学习就慢慢的有些下降;中考时,仅考了600多分。进入高中后,通过观察发现,他很有上进心,但有点自卑;很希望和别人交流,但又有点内向。我感觉,他就是缺乏关爱,缺乏自信。针对这一特点,我自开学以来,经常地与他交流、谈心,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,比如:“这几天你来的更早了”“这节课你听的很投入”“这次作业思路很清晰”等。我加强与他母亲的交流,让他的母亲也多关心自己的孩子:关心他的生活,关心他的学习,激发孩子的责任感,在交流中增强他的信心,激励他的斗志,让他自己相信有无穷的潜力。同时,我对他的每次考试都针对性点拨,帮他找出学习上的问题,让他自己分析一下,“这一个题该不该出错”“这个题还能得几分”“下一次能达到多少分”,这样让他每次都立下一个目标,力争有点进步。最近的两次考试,他连续进步了300多个名次。
【反思】
教学管理处处皆学问,处处充满了智慧和艺术。大多数教师对待“学困生”通常是:不与之对话,或是讽刺挖苦,或干脆放弃。“罗森塔尔效应”表明,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,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,经过一段时间,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、爱护和鼓励,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,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,会更加自尊、自信、自爱、自强,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,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。相反,那些受到老师忽视、歧视的学生,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、举止、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“偏心”,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,对待自己的学习,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,这些学生常常就会一天天变坏,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。
积极的暗示和由衷的赞美传递给学生信心,激发他们的欲望,挖掘他们的潜能,把学习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求。
对“学困生”从“可进步之处”抓起,帮助“学困生”确定学习进步计划,并且坚持长期督促、检查。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,教师还应不断帮助学生制定更高一级的、切实可行的进步目标。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。
“没有永久的学困生。”只有这样想,我们才会自觉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,使之变成优秀的学生;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,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。